以下內容,節選自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小區賬目公開、黨建引領化解社區矛盾,海口多小區這樣破題物業管理亂象》原作者 易帆 黨朝峰
小區管的好不好,鄰居處的好不好,直接關乎每位業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和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區物業管理一直以來備受關注,連日來,海南媒體報道關注了海南部分小區物業管理中存在的不規范現象,小區收費亂、賬目不公開不透明、管理不規范……記者走訪了解到,針對這些“痛點”“堵點”,??谟胁簧傩^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也摸索出了一套合適小區的物業管理模式,值得點贊和借鑒。這些管的比較好的小區具體是怎么做的?他們有哪些經驗?
“以往小區內的電動車停放沒有統一規劃,業主不僅亂停放不美觀,還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業主們都盼著有個新的電動車棚,議事堂在小區掛牌以后,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業主和物業公司積極參與,共同商定了電動車棚的打造。”??谑サ貋喐缧^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喬宏偉說道,議事堂掛牌成立以后小區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由以往的臟亂到現如今的整潔有序。圣地亞哥小區的15個“議事堂”成員中就有7個是黨員,另外小區里還有36個流動黨員。喬宏偉認為,以往業主對小區公共事務參與度不高,對物業不信任,“議事堂”的工作機制就要黨員沖鋒在前,發揮好黨建引領,帶動業主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積極協調化解社區矛盾,讓黨的溫暖到滲入每個業主的心中。 小區業主張金龍也是“議事堂”的一名成員,他告訴記者,議事堂成立以來,讓他感觸最深的就是業主對小區的公共事務參與意愿和參與度更高了,小區更加民主和和諧,“對小區的很多事業主也深度參與進來,這是之前沒有的?!睆埥瘕堈f。 小區“議事堂”是推行“黨支部+業委會+物業”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一種工作機制,“議事堂”的成立,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城鄉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利于居民群眾參與小區治理,有效解決小區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維護業主合法權益。目前,海口市四個區分別選出了15個試點小區推行“議事堂”治理機制。 海口瓊山區的書香門第小區業主楊武說,議事堂讓業主更有獲得感?!靶^垃圾分類屋怎么籌建、怎么引導小區居民按分類標準投放垃圾,這些關乎每個業主的大事小事,在議事堂上都能展開熱烈談論,商議解決。我們小區的‘議事堂’還針對老年人不知道怎么領取養老金、辦社??ǖ膯栴},社區網格員耐心解答,還主動幫忙跑手續?!睏钗湔f道。 ??谑袠I主委員會協會會長肖江濤認為,“議事堂”制度極大地增強了每個業主代表、志愿者的議事積極性,更好地發動業主積極參與小區建設,只要大家能參與進來,就讓糾紛不出小區。
及時解決業主訴求、做好公共設備管養、劃撥業主公共收益
“前幾天我們家陽臺的地漏溢出很多泡沫,我們拍照反映到小區群里后,物業工作人員立刻查找原因,發現是由于樓上洗衣排水大時,樓棟的排水管窄小,導致排水不暢從我們二樓溢出來,物業通過更換大口徑的水管,立刻就解決了這個老問題,很多業主看到后都在群里給物業點贊?!焙?谑协偵絽^興丹路書香門第小區C棟業主說。

小區業主家里有燈泡或水管需要維修更換,物業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免費解決;小區A棟樓下有個污水井,過去大便溢出臭氣烘烘,物業通過定期清理方式進行解決;小區的供電設備不能溫度過高,物業采用空調降溫來確保用電安全…… 2019年,有230戶業主的書香門第小區業委會,通過業主大會同意,以招投標方式聘用了新的物業海南三原華庭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雙方約定小區采用“包干制”這種大多數住宅小區的管理模式。兩年多來,按照約定,小區物業在服務上積極回應解決業主訴求,在專業上認真管養公共設施設備,并將業主多年未見到過的公共收益劃撥給業委會賬戶用于小區維修開支,贏得了業主們的信任。

“我們的‘包干制’模式給小區帶來了巨大變化,相比過去可以說是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業主、業委會、物業三方共建小區,越來越和諧?!睒I委會主任趙金枝笑著說。 趙金枝介紹,該小區“包干制”約定物業費和小區內外的停車費均由物業公司收取,每個月物業將屬于業主們的小區外鋪面的停車位公共收益和小區內電梯廣告、停車位公共收益劃撥到業委會賬戶。去年,小區公共收益共得到14萬元左右,按照合同約定今年有望增長到15萬元左右。
“這個小區每平方米物業管理費是1.5元,除了每個月約定給業主們的公共收益外,剩下的都歸物業公司所有。”三原華庭物業公司書香門第小區物業主任梁偉介紹,物業公司所獲得的資金,除了收益部分,其余主要用于小區日常的管養維護,比如公共照明、管道檢修、園林養護、安全防護等方面。 據介紹,由于該小區已經交付使用10年時間,過去10年小區部分公共設施設備缺乏管養,存在老化破損等問題,需要通過維修或更換才能解決。

“小區的路面、水泵、排污管、水箱等需要進行大改造的,不在物業日常管養范圍內,所以需要業主出資,但我們小區沒有維修基金,只能通過物業公司墊付資金改造,最后將業主們公共收益支付,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壁w金枝說,雖然已經收取的公共收益主要用于償還物業公司的改造費用,但每年仍堅持用2萬元左右資金為業主發放福利,讓業主們感到小區的溫暖。
梁偉介紹,經過近兩年入駐管理后,小區的物業管理費收繳率從過去的60%提高到90%,目前僅有個別不住在小區的業主拖欠物業管理費。 談到物業管理模式的優缺點,不論哪種模式或制度,最終都將通過物業服務小區過程中業主們的滿意度來體現出來,而這個過程不能缺少業委會或者政府部門的監督,物業接受正當的監督,堅持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好服務職責,相信每個小區都會走上正軌,成為和諧美好的家園。